当前位置:市统计局>调研分析>区县分析

永定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来源: 永定区 发布日期: 2015-11-06 作者: 梁英杰?


一、基本现状

近年来,永定区充分发挥张家界旅游核心服务区和深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切实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经历探索、起步、培育的初步阶段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2014年,全区实现文化和创意产业增加值45453万元,同比增长32.5%,总量占全区DGP的2.7%,文化产业已成为支撑永定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一)产业格局初具雏形。我区初步形成了以文化娱乐业、影视音像业、出版印刷业、网络文化业和旅游演艺等为重点的文化产业。据统计,目前全区影视城2家,KTV18家,大型酒巴2家,演艺场所7家,舞厅3家,表演团体5家,出版物、音像制品销售商16家,印刷出版商57家,书报刊亭40家,网吧115家,艺术品生产销售企业3家,大型演艺企业5家,逐步形成了规模化、多样化文化产业格局。

(二)产业招商成效明显。积极支持招商引资,一批文化战略投资产业项目落户我区,“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梦里张家界”等招商文化项目已成功营业,图书城项目征地拆迁已完成,正在实施第一期工程,文化产业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三)文化企业逐步壮大。通过几年努力,一批文化龙头企业正在逐渐形成,涌现出天元山水旅游文化有限公司、田家老院子、军声画院、普光禅寺、土家土司城(原土家风情园)、绣云刺绣、土家幺妹、潇湘影院等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军声画院已成为全省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天门狐仙”成为全国第六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普光禅寺、田家老院子、石堰坪传统古建筑群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文化效应日益彰显。紧紧依托张家界旅游品牌和全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坚持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围绕旅游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市城区元宵灯会、土家“六月六”民俗文化节形成了“一节一会”文化活动品牌,“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成为文化演艺行业精品,荣获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演出类唯一金奖,被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列入全国首批35个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2014年,永定区成功获评湖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文化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二、主要措施

(一)高度重视,高起点谋划发展蓝图。近年来,我区以武陵山片区开发和文化旅游特色重点县建设为契机,依托深厚的文化资源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狠抓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明确提出把永定区建设成大湘西文化旅游中心和全省一流的文化强区。区委、区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永定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加快建设文化旅游特色经济强区的决定》、《永定区文化旅游特色经济重点县建设工作方案》、《永定区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奖补实施细则》等文件,积极构建具有永定鲜明地方特色和竞争优势的文化旅游产业新格局,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完善旅游服务、壮大城市经济、繁荣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品位的战略措施来抓,高起点引领,为我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好了蓝图。

(二)筑巢引凤,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我区以积极的产业发展优惠政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行政审批实行“零收费”制度。在产业发展上,我区确立了文化产业发展项目“五个一”的“保姆式服务”机制,对文化产业发展采取“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推进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同时,注重改善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积极争取省市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资金。近几年来,先后筹资近2亿元用于改善天门狐仙等文化企业外围交通条件和对外营销,争取到500万元文化产业引导资金用于天门狐仙等一批文化企业发展壮大。

(三)项目主导,做强文化产业“引擎”。抢抓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的良好机遇,加快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基本形成了文化产业项目储备一批、签约一批、建设一批、见效一批的梯次发展格局。储备了刘明灯石头城、玉皇石窟、石堰坪生态博物馆等一批项目,启动了张家界图书城项目,重点扶持好天门狐仙、秀云刺绣、老院子、土家风情园、梦里张家界等见效的品牌项目,采取出台优惠政策招商引资、优化企业经营环境、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等一系列措施,强力推进文化产业建设。

(四)打造品牌,抢占文化旅游市场。依托张家界旅游核心服务区和深厚的文化资源优势,把培育品牌作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来抓,着力在文化产业上下功夫,全力打造有影响、有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发挥品牌效应,带动产业发展。积极支持“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提质升级,打造全省及至全国演艺行业标杆,截止2014年底,累计演出1600场,接待中外游客220万人次,演出总收入达1.85亿元,成为我区走出湖南、影响全国的文化名片。2015年,成功引进中国首台大型非遗旅游演出剧“梦里张家界”,弥补了我区室内剧的不足,与“天门狐仙”相辅相成,必将成为我区文化产业的新亮点。通过不断地挖掘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加强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我区文化产业呈现出蓬勃兴旺的发展态势,形成了军声画院、绣云刺绣、土家土司城、老院子等一批极具竞争力和经济价值的文化品牌,我区文化产业不断发展繁荣。

(五)找准定位,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卖点。立足本土特色,深入挖掘本土民间民俗文化,不断提升文化卖点。土家土司城(原土家风情园)大力开发本土的土司文化,推出了千人茅古斯舞等原汁原味的原始舞蹈,吸引了中外游人的眼球,让原本濒临经营危机的土家风情园起死回生、重现生机。田家老院子侧重挖掘田家历代优秀的家风文化,将之编印成书,书中一个个鲜活的励志故事让游客驻足浏览,流连忘返,举步维艰的老院子逐步走出经营困境。张家界旅典文化经营有限公司致力于民族文化资源的抢救整合开发传承,推出了“乖幺妹”土家织锦艺术品牌,产品供不应求,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全区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上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区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发展不平衡,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结合视察座谈情况,当前我区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规模小且布局分散。目前,我区文化旅游产业集聚性不强,布局较为分散,规模较小,高端大气上档次(高、大、上)的文化企业为数不多,家庭作坊式运营较为普遍,经营方面存在小打小闹、各自为政的现象。

(二)现代管理机制匮乏。我区文化企业在管理、决策、营销等方面还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在管理方面尚存在蛮干主义、瞎子摸象等粗放现象,基本上是老板怎么说就怎么执行,缺乏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缺乏高素质的决策团队。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尚未进入我区文化产业领域。

(三)要素投入不足。一是资本投入不足。投资主体渠道单一,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民营、个体及其它经济成分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与发展文化产业所需要的资本扩张能力不相适应。二是文化产业复合型人才稀缺。我区文化产业目前既缺产业设计策划创意人才,又缺文化市场营销人才。文化产品缺乏包装,文化品位不足,文化产业经济价值无法提升。

(四)文化品牌有待提升。我区虽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但真正打造成市场品牌的文化不多,这些都需要我们以市场经济的发展思维去努力实现。

四、对策建议

坚持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以文化旅游、民俗风情、文娱演出为发展重点,形成以文化企业为支撑的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格局,推动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基本原则,加强对文化产业工作领导,定期有针对性地召开专题会议,解决文化产业建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落实文化产业建设所定的目标任务,把文化强区的战略构想落到实处。增加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规模,扶持有发展前景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项目,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拓宽和规范投资、融资渠道,出台相关配套优惠的财政税收、用地、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等相关政策,吸引战略投资者落户我区。例如梦里张家界环境问题、老院子的征地问题等。

(二)建设产业园区,增强集聚效应。抓好项目规划设计和申报,力争建造一个文化产业园,将土家风情园、老院子、军声画院、“乖幺妹”土家织锦等文化旅游企业整合聚集一块,形成一个集生产、销售、展示、推介一条龙的文化旅游大市场,让广大中外游客能在一个地方感受体验我区丰富多彩的本土特色文化,真正实现“把微笑留下,把张家界带回家”的终极目标。

(三)找准文化定位,打造精品文化。一是加大对现有“天门狐仙”、“梦里张家界”、“一节一会”等文化品牌的保护和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企业不断创新丰富文化产品,提升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加快整合本土文化特色品牌,组织开展大庸阳戏、花灯、茅古斯、土家打溜子、大庸硬气功等品牌创建活动,深挖本土文化的丰富内涵,启迪当代人的生活价值观,找准本土文化的价值定位,重点培育老院子、军声画院、乖幺妹、绣云刺绣等一批规模文化企业,形成文化产业在结构上的优势互补。

(四)加强人才培养,造就文化传人。加大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力度,出台文化人才的激励机制,积极创造有利于文化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加强对文化培训机构的管理和引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一批既熟悉文化业务,又懂经营、善管理的优秀文化产业人才。加大对民族民间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力度,使民族民间优秀文化薪火相传,为我区文化产业发展培养、储备一批优秀人才。

(五)开展文化活动,挖掘乡土人才。目前全区2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仅有罗水、王家坪两乡镇获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其他乡镇在文化发展方面还较薄弱,有待加强。文化主管部门要带着课题深入乡镇加大文化调研力度,派遣文化专业人士搞好乡镇文化艺术业务的指导工作。在做大做强传统“元宵灯会”、土家“六月六”等活动的同时,还要多形式、多层级地组织开展全区性的各类群众文化活动,通过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来发现挖掘深藏于民间的各类文化艺术素材和文化人才。

 

 

永定区统计局:梁英杰